李铖铖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城市建筑垃圾管控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健全法规体系,夯实治理基础
一是完善政策法规。市政府2020年制定出台了《随州市城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并于2024年进行了修订。今年,我委制定出台了《随州市城市管理行业指引(一)》,其中《随州市建筑垃圾处置精细化管理指南》对建筑垃圾的排放、消纳、运输全过程管理进行了细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二是强化规划引领。中心城区及随县、广水市均编制出台了《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2024-2035)》,科学布局资源化利用设施和消纳场所,为长效治理提供规划保障。
三是推进立法进程。推动建筑垃圾治理立法,我市建筑垃圾管理政府规章立法工作已正式列入2025年随州市政府立法调研项目。目前,已顺利完成省内立法调研工作和规章初稿草拟工作,正在由部门法制部门进行审核。
二、强化专项整治,提升治理效能
一是开展全域排查清理。今年,我委制定《随州市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聚焦城乡结合部、市镇坡坎沟边、居民区房前屋后等重点区域,累计清理乱堆乱倒点位120余处,转运建筑垃圾1.2万余吨,实现了“动态清零”,有效遏制了“垃圾围城”的现象。
二是加强联合执法。联合公安、交通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200次,夜间突击检查15余次,查处违规运输车辆60辆,暂扣证件10件,形成高压震慑态势。
三是健全联动机制。建立属地巡查与执法上路协作模式,推动街道、社区落实发现、报告机制,构建属地部门一体化治理体系。
四是推进道路移交。积极协调曾都区城管执法局与属地街道对接,推动涢水大道、白桃一路、涢水三路等主干道移交事宜,由曾都区统筹将上述道路纳入市政环卫统一管理,同步指导制定清扫保洁方案,确保移交后环境治理无缝衔接,提升道路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三、完善设施建设,提升处置能力
一方面,推进资源化利用。督促曾都区、高新区城管执法部门与华隆、中阳明等企业签订处置协议,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能力达27.5万吨,生产环保砖、再生骨料等产品。
另一方面,谋划项目建设。随州产投集团新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已完成选址、可研编制等工作,预计2025年底基本建成,年处理能力将提升至50万吨。
四、深化监管创新,构建长效机制
一是推行建筑垃圾联单管理。严格控制“产、运、消”环节,实行建筑垃圾三联单制度,实现产生单位、运输单位、消纳单位闭环管理,确保去向可追溯。
二是强化渣土运输技术监管。在使用现有的渣土运输车辆动态监控平台基础上,筹备建设智慧城管渣土管理平台,安装北斗定位和车载视频设备,实现行驶轨迹、密闭运输等全程监管。
三是夯实建筑工地源头管控。要求建筑工地开工前备案建筑垃圾处理方案,设置分类贮存场所,落实净车出场制度,从源头减少违规行为。
五、推进部门协同,形成治理合力
公安、城管、住建等部门加强联动,紧盯渣土运输企业源头宣传,要求车辆按规定路线行驶并提前报备;加大对城乡结合部等重点路段巡查,通过调取监控、北斗导航追踪等方式查处随意倾倒行为,形成严管长效态势。
六、细化后续工作,推进长效治理
一是持续推进专项整治。对存量建筑垃圾点位开展 “回头看”,建立常态化排查清理机制,防止问题反弹。二是完善源头管控体系。通过立法强化职能,压实街道、社区和物业责任,强化装饰装修垃圾处置监管。三是加快三联单制度全覆盖。2025年9月底前实现“产、运、消”全环节联单管理,提升监管精准度。四是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建筑垃圾与装修垃圾协同处理,规划建设中转分拣设施,提高再生产品市场应用率。
感谢您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2025年7月1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