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城区停车难 答复民生满意卷

发布日期:2025-08-18 信息来源:委宣传教育科 编辑:随州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 审核:城管执法委 字号:[ ]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随州中心城区停车难成为影响群众出行体验的 “堵点”。市城管执法委直面民生难题,以系统性思维统筹施策,协同市交警、交通、市场监管、国投公司、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单位,从新增停车资源、规范执法管理、推动资源共享等多维度发力,打出一套缓解停车难“组合拳”,让城市交通 “血脉” 更畅通,市民出行更便捷

    拓空间增供给,让车位“长”出来。“以前来随城山公园游玩总为停车发愁,现在好了,新建的停车场太方便了”市民李女士的话语中透出欣喜。为破解“一位难求” 困境,市城管执法委牵头组织城区解放路、舜井大道、烈山大道等主干道及周边区域的停车现状展开排查,精准掌握停车需求与土地资源禀赋,仔细筛选停车场建设片区(点位),科学制定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划定时间节点,倒逼项目落地落实

截至目前,老火车站片区、带涢阁社区、香山怡景小区(西门)、随城山公园4处停车场已建成,新增车位379个。文峰塔广场、舜井大道与解放路交叉口停车场选址正在谋划中,填补核心区域停车资源缺口。

针对老旧小区夜间停车难题,市公安交警适时推出“夜间临时停车”便民举措,在主城区老旧小区周边符合条件的支路和非机动车道施划夜间临时停车位1318个,实行晚上7时至次日7时免费停放每当夜幕低垂,这些临时泊位成为居民的 “暖心港湾”,有效缓解了“回家最后一百”的停车焦虑。

优服务强监管,让停车“顺”起来。规范城区停车秩序切实解决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市城管执法委联合公安交警、曾都区城管执法局抽调16名精干人员组建停车秩序整治工作专班,从今年3月起开展为期一年的集中宣传与整治行动,以柔性执法”推动“硬提升”。

截至目前,专班已向城区单位、商户、社区及市民发放文明停车倡议书2 万份、温馨提示单3 万份,采取“宣传教育为主、处罚惩戒为辅”的方式,引导市民养成规范停车习惯。同时,对擅自占用停车位堆放杂物、摆摊设点、私设石墩地桩地锁等霸占”行为,开展常态化清理整治,累计清理占位三角锥、轮胎、地桩地锁、废旧车辆500余处,恢复停车泊位622个,“僵尸车位”重新“活”起来。

曾都区推行“宣传劝导 + 常态巡查”模式,街道办事处、综合执法中心、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联合行动,对烈山大道、神农大道、白云湖西堤等重点路段的占道经营、流动摊贩进行规范管理,确保“固定商户不越线、流动摊贩不占道、夜间经营不占车位”。一系列精细化管理举措,让停车秩序持续向好,随州城区主次干道通行效率明显提升。

促共享惠民生,让资源“活”起来。为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市城管执法委打破惯性思维,协调中心城区行政事业单位开放停车场,70个部门单位的9500余个泊位在节假日期间对外免费开放,有效分流了周边商圈、景区的停车压力,赢得市民纷纷点赞

随着白云湖“一湖两岸”夜游项目启动,夜间停车需求激增。今年6月市城管执法委统筹协调“一湖两岸”沿线17个行政事业单位“自家”停车场每日19:00—22:00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提供泊位1300余个通过资源整合与错峰共享,有效缓解“夜游”停车供需矛盾。华灯初上时,这些开放的停车场成为夜游经济的“配套红利,让市民与游客轻松享受夜色阑珊、湖畔漫步的惬意。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停车场节假日与夜间开放常态化,让免费停车服务惠及更多群众。”市城管执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资源整合与错峰共享,不仅缓解了停车供需矛盾,更彰显了城市管理的智慧与温度。

建机制谋长远,让环境“好”起来。破解停车难需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市城管执法委联合公安交警国投公司等部门单位统筹谋划停车规划、建设和管理,构建“全市一个停车场”管理服务体系。在泊位设置上,严格遵循城市道路停车泊位设置规范,对宽度不足8米的双向道路不设泊位,快速路及主干路通道禁设泊位,确保停车不影响通行;在设施建设上,在老城区、商业区等“寸土寸金”区域拓展停车资源,向空中、地下要泊位,建设立体停车场5个,可容纳普通轿车600余台;在责任落实上,深化“门前四包”责任制,发动临街商户管好自家门前泊位2200余个。探索建立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城管、交警、国投等部门单位协同联动,定期开展城区停车秩序专项整治,推进规范停车常态化。

如今,漫步随州城区,主次干道车辆违停现象日益减少,老旧小区周边夜间停车逐步规范,节假日“一位难求”现象明显缓解,市民的出行体验持续改善。

城区停车难停车乱治理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前瞻谋划、综合施策,通过增设停车设施、盘活闲置资源、完善管理机制和实施智慧化改造等举措来巩固提升,以满足市民对停车泊位日益增长的需求,以更精细化的管理、更人性化的服务,让城市停车更有序、出行更顺畅”市城管执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