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湖南省郴州市“城市大脑”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城市运行的各类数据不断跳动变化,环卫、园林、市政、停车、燃气、排水等信息一目了然。得益于“一网统管”平台建设,如今在郴州,城市的“生命体征”有了“监测大脑”,城市管理工作也更加精细高效。
“北湖公园入口处,有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阻碍市民正常通行,存在安全隐患,请尽快前往。”大屏幕前,一名城管队员正全神贯注地进行视频巡查,发现问题后,立即调度周边人员前往处置。城管队员介绍说,围绕城市市容秩序薄弱环节,郴州对城市主城区、广场、公园、农贸市场等141个监控点实现全覆盖监控,精准识别建筑垃圾、临时围挡、违规广告、占道经营等15类问题。谈话间,公园入口处的占道经营问题快速处置完毕。
如何合理分配执法力量,确保发现问题后快速处置?提升网格管理精度,让城管力量下沉社区是必然之举。
以GIS(地理信息系统)地图服务数据为支撑,郴州将市城区122平方公里细化为106个巡检治理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移动执法终端,配置1名网格长及数名城管队员。根据网格实际情况,分别制订日常或专项网格巡检任务,设置区域内必巡点位,推行城管队员、治理区域、计划任务和检查台账全覆盖信息化管理。同时,郴州市构建“市一区一街道一社区”四级城管治理网络体系,城管队员联点进驻130个社区,帮助社区居民解决问题453个,构建了“市区共建、社会共治、全民共享”的全民城管格局。
“过去是漫步巡查、大海捞针,现在是远程指挥、精准制导。”相关负责人生动地描述着网格化与智慧化给城管巡查工作带来的变化。随着“一网统管”平台建设的深入,郴州市实现执法力量和巡检区域的可视化管理。平台24小时全天候高效分拨、急速派遣,加快了信息传递效率,实现对各类问题第一时间发现、交办、处置、反馈。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指挥中心实时与一线队员双向互动,实现“执法现场-指挥中心”双通道可视化监管,构建全流程留痕、全要素管控、全方位监督的监管体系。此外,平台依托先进的数字城管监控系统平台,利用市城区视频远程劝导系统和视频监控点位,对市民不文明行为进行远程喊话劝导和视频抓拍工作,市容“十乱”治理、屋顶铁棚治理、禁燃禁放等专项整治行动的处置效率全面提升,实现城市人居环境由“净”向“美”转变。
平台赋能、网格化管理的同时,智能巡检系统、无人驾驶智联网格车、无人机等智能设备也成为城管队员的“好帮手”,让执法效能进一步提升。清晨,搭载着城市道路病害巡检系统的城管巡查车辆在城市道路上行驶。车辆所及之处,道路线裂、坑槽、网裂等异常情况都摸得一清二楚。“巡检系统由车载智能设备和AI(人工智能)视频分析平台两部分构成,可精准识别21种道路病害。”相关负责人说,以前一人开车,另一人实地检查,肉眼观察问题、下车拍照记录,风险高、效率低。现在只需要一辆车一个人,效率更高也更安全。“采集的城市道路信息实时传输至AI视频分析平台,快速识别出道路表面病害的精确面积及高精度位置,为责任单位快速处置,提供精准、可靠、全面的数据支撑,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在街巷中,多台无人驾驶智联网格车正24小时全天候为城市进行“CT(计算机断层扫描)扫描筛查”。“车辆可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快速采集、自动识别、自动分析、自动上报、自动取证,使相关的问题得到快速的解决。”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凭借实时视频、物联网传感设施、AI智能识别算法等技术,车辆可以提供常态巡逻、应急联动、活动安保、宣传引导、便民求助等服务,实时洞察城市运行现状、多维评估城市能力、构建城市运行趋势,实现城市治理线上线下的高效互联互通,补充城市态势感知能力,使城市更加智能、便捷、干净、有序。
伴随着“嗡嗡”的引擎声,小巧的无人机腾空而起,沿着京广铁路开展安全巡查,时而盘旋高空,时而稳定悬停……“处理安全隐患800余处,确保了‘京广大动脉’沿线安全畅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充分发挥“无人机”快速响应、灵活机动的科技优势,城管部门组建“无人机”飞行小队,每周开展城市管理专项巡查采集,针对城管系统常规手段难以触及的“死角”,如河道管理、桥梁安全、高空广告等问题,通过高空巡查、自动识别、远程喊话等手段,实现远程实时监控、信息即时传输、案件自动上报,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高清、准确、广阔的高空“视角”。
通过一台电脑就能识别城市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一台手机就能现场办案,在执法平台动动鼠标就能查看城管队员的巡查轨迹和工作时的实时现场画面……在“一网统管”平台建设过程中,郴州市以“科技赋能执法、数据驱动治理”为主线,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让城管执法更加规范、精细、高效。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杨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