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的重要时期。按照国家、省和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根据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现制定《随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为推进城管综合执法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规划引领和行动纲领。
一、“十三五”时期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城管执法事业不断调整完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机制,优化执法方式,大力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城管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市容市貌人居环境整治取得重大进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取得重大成果,促进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
(一)城市管理深化改革成效显著
1、改革管理体制,综合设置机构。2019年2月25日,根据《关于随州市市级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随发【2019】5号)文件精神,整合原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市政公用设施运行管理、风景园林管理等以及相关部门的城市管理执法职责,正式组建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履行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职责。2019年5月22日,根据《关于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有关事项的通知》(随编发【2019】37号)文件精神,整合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公用设施等相关执法职责及跨部门行使的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市场监管、水务管理、公安交通等相关执法职责,按照条块结合、重心下移的原则,结合城市管理点多面广、执法频次高的工作实际,组建市城市管理相关行政执法队伍。通过机构改革,理顺职责关系,构建起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
2、强化队伍建设,优化力量配备。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相关文件要求,2017年12月,我市落实了执法执勤用车、执法装备,为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更换了全国统一的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标识。同时加强协管队伍建设,在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实施劳务派遣用工,由城市管理执法部门统一管理和调配,持续开展城管队伍“强转树”三年行动,实现了规范化管理。为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实现扁平化管理,全面推进城市管理执法工作进街道、进社区、进网格工作,2020年10月15日,根据《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随州市曾都区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随办发〔2020〕8号)文件精神,按照 “编随事走、人随编走、费随人走”原则,将市城市管理执法各街道大队人员编制86个下放至曾都区各街道综合执法中心,增强下沉人员力量,实行“市区一体、以区为主”城管体制,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3、规范执法制度,提高执法水平。建立健全了《城管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实施细则》《城市管理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实施细则》《城管执法人员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管理执法的方式方法和程序规范。制定详细的权责清单,根据城管执法机构职能职责,制定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行政确认等148项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权力事项名称、实施依据、责任事项、追责情形、运行流程图、廉政风险点。确保执法行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纵深推进
1、市容秩序持续向好。开展城乡环境秩序集中整治行动、早点夜市集中整治行动;采取疏堵结合、定点经营的办法,强化背街小巷的市容秩序管理;联合公安交警部门对“以车代市”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城区市容秩序全面好转。推动地摊经济发展,设立统一经营类别、区域、时间,实行编号管理,助力复工复市、提高就业率。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治理行动,通过拉网式排查,对陈旧及存在安全隐患广告牌进行拆除,强化长效管理,充分运用“网格化”、“路长片长制”等方式,定人定岗定责,逐步推进户外广告集中整治向日常规范管理转变,户外广告乱象得到有效治理。
2、停车管理不断规范。强化顶层设计,出台了《随州市机动车停车条例》《随州市中心城区停车设施改善方案》,不断完善停车管理制度保障体系。坚持高位推进,市政府成立了随州市智慧停车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将随州市智慧停车项目纳入2019年重点民生项目,建立了高频次、强有力的推进机制;加强部门协作,通过出让特许经营权,依法授权市城投公司经营道路停车收费权限,负责该项目投资建设和市场化运营。科学合理规划,联合公安、交警等部门对城区道路进行现场查勘,施划停车泊位,共划定一类区2100个车位、二类区近6000个车位,并安装停车设备,确保停车管理的设备到位。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介对《条例》相关内容进行宣传,引导市民安全有序停车。狠抓条例落实,组建执法力量,通过警告、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各类违反《条例》行为的处罚,有效纾解了市内交通压力,改善了城区停车难停车乱现象。
3、城市“厕所革命”圆满完成。我市2018至2020年共建成城市厕所177座,其中市本级40座,随县10座,广水市30座,曾都区80座,高新区14座,大洪山风景名胜区3座,圆满完成《湖北省城镇“厕所革命”专项规划》《随州市城镇“厕所革命”专项规划(2018-2020年)》明确的目标任务。
4、环卫作业水平显著提升。实行环卫作业市场化外包,切实将具有环卫作业实力的公司引入随州城区。公司进场后,迅速安装启用了环卫智慧化管理系统,因地制宜布局了垃圾收运体系,及时维修恢复了垃圾转运站、公厕等环卫设施功能。垃圾做到了日产日清,城区环卫作业质量明显提升,城区道路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0%。
(三)综合执法多管齐下综合施策
1、立法进程不断加快。出台了《随州市建筑垃圾暂行管理办法》《随州市机动车管理条例》《随州市城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随州市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管理办法》等系列法规,为城管执法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2、改革举措不断深化。实现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组建城市综合管理执法机构,构建“市区一体、以区为主”的城市管理模式。推进城管职权下放,将90%行政审批权、管理权、处罚权下放到曾都区,实现应放尽放,激发了城市管理活力,提升了管理效能。
3、行政执法不断规范。摒弃了野蛮执法、粗暴执法,坚持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十三五”期间,共立案5617起(含机动车违停3604起),结案率96.5%,提起行政复议的案件3起,占0.05%,提起诉讼的案件2起,占0.04%,树立了执法权威,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逢违必查、逢违必拆”的规划执法理念,“十三五”期间,共拆除违法建设12万余平方米,为市政府节约城市建设资金近5亿元,有力促进了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四)民生工程精准发力持续推进
1、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契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行政审批配套制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规费标准,积极创新便民举措,全面提升办件速度,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切实保障服务质量,实现了“审批服务零距离、办件过程零差错、服务流程零障碍、涉企许可零收费、服务对象零投诉、跟踪服务零时限”,解决好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
2、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垃圾焚烧发电厂已建成完工并投入使用,餐厨垃圾处理厂项目已完成科研、环评编制报告,进入经营主体招标阶段。烟岱包垃圾处理场封场工程顺利完成,烟岱包垃圾处理场于2002年开工建设,2003年投入使用,2013年停止垃圾进场,2018年年底,烟岱包垃圾处理场封场及生态修复工程顺利完成。城乡垃圾治理成效明显,以“人居环境整治”、“环境秩序集中整治”等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组织协调、宣传引导、检查督办,全市37个乡镇建成生活垃圾中转站并投入使用,镇级垃圾填埋场完成封场并进行生态修复,57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到位并完成了住建部系统的销号,“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运行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5%,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有力改善。
3、“生态绿城”建设亮点纷呈。“十三五”期间,“十三五”期间,我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8.95%、42.48%和11.01平方米/人。完成了白云湖健康公园、新316国道城区示范段绿化、随城山国家生态公园杨坚故居等一批重点园林绿化项目;中心城区见缝插绿,建成了市卫计委西侧小游园、天桥小游园等面积达1000平方米以上的街头小游园8处;完成了编钟大道、胜利大道等20余条道路绿化改造升级,城市绿化空间不断扩展。深入开展城市绿化环境整治“雷霆行动”、“秋风行动”等活动,绿化管护不断精细,绿化档次不断提升。
4、市政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以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空间、便捷城市交通、保障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全面实施市政设施修补完善工程,先后对城区沿河大道、舜井大道、烈山大道等路段近5万平方米的人行道进行更新改造,对白云大道、神农大道、解放路等城区主次干道沥青路面出现的裂缝、破损、塌陷、车辙等病害进行重点维修,共维修沥青路面6.3万平方米、沥青灌缝28万米,维修人行道3.4万平方米,维修花坛路缘石7238米,树围1418套。加大道路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按规划要求,在城区新建道路配套建设了自行车道;在迎宾大道、编钟大道南段、交通大道等道路设置公交专用车道。加大投入力度,对城区聚玉街、花溪巷、校场巷、白银巷等多条背街小巷进行改造,着力解决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差、出行困难等实际问题。
(五)行业监管着力聚焦常治长效
1、严格落实城市管理日常监督考评工作。严格按照《全省城市管理工作检查考评明查标准》,做好城市管理日常相关监督考评工作。对具有城市管理职能责任的单位实施考评,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办整改;强化对各县(市)区的考评,对县(市)、区城市管理实施统一标准、统一检查、统一评比,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对县(市)、区领导目标考核评价体系,促进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拓展数字化考评功能,强化结果运用,充分发挥数字城管“指挥棒”作用,全力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做好城市管理暗访整改工作,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凝心聚力提升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2、充分发挥综合执法监管引导作用。坚持市容环境整治“精细化”,坚持问题导向,采取专项整治、错时管理、联动巡查手段加强对市容环境卫生的巡查检查和督查督办,同时创新工作方式,利用无人机进行空中巡查监管, 有效发挥“空中城管”作用,全力助推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坚持处置违法建设“零容忍”,严格执行日督察、月通报制度,切实在巡、管、控上下功夫,做到巡查到位,督促整改拆除到位。坚持宣传引导提醒“全覆盖”,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在日常执法过程中做到处罚与教育相结合,重点加强对城区主次干道和广场、河堤、校园、农贸市场周边等重点部位、重要路段的管理,有效规范“特色街区”和“地摊经济”。
(六)自身建设从严从实全面加强
1、切实抓好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市城管执法系统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群众路线,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十三五”期间共召开党组会60余次,中心组集中学习50余次,民主研究决策各类问题200余个,各级党组织召开民主(组织)生活会80余次,开展集中调研督导50余次,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着力推进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实一月一清单、一月一检查、一月一通报党建“三个一”工作机制;加强工青妇工作,开展各类文体活动20余次,获省级表彰4次,市级表彰34次;开展各种理论教育500余场,夯实了党建基础。开展“强基础、优作风、树形象”三年行动,“十三五”期间,积极受理和有效处置各类作风建设投诉举报100余起,缓解了社会矛盾,强化了作风建设;开展各类警示教育活动30余场,班子成员讲廉政党课活动25次,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督导调研活动25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
2、切实做好意识形态思想宣传工作。“十三五”期间,市城管执法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城市管理执法目标任务,不断加大城市管理工作宣传力度,每年在新闻媒体、自办网站和随州城管微信公众号发布工作信息200余篇。全方位、高密度发布城市管理要闻动态,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公开,受理网上举报投诉,全面普及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提高了公众对城管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3、切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十三五”期间,市城管执法委驻村工作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驻村工作队按照上级部署,入户走访,深入调查,详细询问贫困户的基本信息,逐户逐人进行填表登记,切实做到了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广泛宣传精准扶贫政策,有针对性地落实“一对一”帮扶措施,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4、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是全员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城管系统225名党员干部主动下沉到基层一线,主动承担48个社区、5个留观点、5座桥梁、2个进出城通道口等卡口卡点的执勤值守工作,853名环卫、园林职工坚持奋战在抗疫一线,做好垃圾收运、城区消毒、绿化管护等工作,为打赢湖北保卫战作出了重大贡献。二是全力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加大城区消毒消杀力度,对环卫设施和公共区域进行全覆盖消毒消杀;加大占道售卖活禽整治力度,为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执法保障;加大隔离点有害垃圾处置力度,共处理全市各医院及隔离留观点有害垃圾480余吨;加大废弃口罩处理力度,规范处置废弃口罩1.7吨,为阻断疫情扩散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三五”期间,环卫作业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2%,比“十二五”时期增加50%;垃圾清运率达到100%,与“十二五”时期持平;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9%,比“十二五”时期增加4%,环境卫生水平明显提高。城市绿地率达到38.95%,比“十二五”时期增加7%,绿化覆盖率达到42.48%,比“十二五”期间增加5%,城市生态颜值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围绕“品质随州”、“寻根节”、“城乡环境秩序综合整治”、“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等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坚持“因地制宜、放管结合、堵疏结合”,切实在市容整治、环境卫生、停车管理、垃圾处置、户外广告整治等方面下功夫,市容秩序有了明显改观。“十三五”期间,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城市双修”持续推进,市政设施扩容改造步伐加快,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实施了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了机构职责,推进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十三五”期间,数字城管和智慧城管实现跨越式发展,城市管理提质增效,城管执法事业进一步向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智能化道路迈进。
二、“十三五”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众参与意识不强
一是缺乏广泛宣传动员,使得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意识淡薄,在城市管理中只是把自己定位为城市管理的对象,过分依赖于城市管理部门,对参与城市管理仍持有消极被动的心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不强。二是缺乏公众参与机制,在城市管理过程中与群众缺乏沟通,公众参与的制度规范、评价、激励机制缺位,尚未形成制度化的公众参与渠道与方式。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一是市场容量不足,街区规划不优,不能满足“地摊经济”助力复工复产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导致马路市场泛滥,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极大难度,特别是因复工复产相关要求设置的特色消费街区,存在地摊占道经营,对人行道、盲道的挤占以及购买方交通工具对主次干道的道路交通影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市容观瞻。二是停车泊位规划建设滞后,车辆增多而停车泊位、停车设施数量偏少,导致停车难、乱停乱靠等现象仍然突出。三是绿地规划建设滞后,公园绿地类型少,特色不突出,未形成绿化廊道和绿化网络,老城区绿量不足,绿化用地难以保证,街头绿地少且分布不均,绿地植物配置结构单一,难以满足市民对绿色环境的需求。
(三)协调合作机制不顺
一是部门管理执法职责不清。在综合执法过程中,城管部门行使行政处罚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承担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职责(包括专业认定和技术核准),但在实际工作中监管环节缺失的情况频频发生,增加了行政执法难度,降低了行政执法效率。二是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不全。城管执法部门与规划部门之间衔接不够、配合不足,联合执法的信息共享机制和后续反馈机制不健全,城市管理工作“大城管”格局尚未有效发挥作用,各部门各自为战,没有形成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
(四)综合执法环境不优
一是立法进程滞后。在当前的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中,还存在着法律依据不健全的问题,如有部分投诉涉及的市民在墙上“开门”“开窗”的问题,在规划执法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法律法规,无法进行有效处置。二是执法保障不足。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常常会遇到暴力抗法、侮辱谩骂,甚至黑恶势力阻挠等困难,导致执法管理难以到位,处罚难以落实,使得许多违法违章行为屡禁不止。此外,城管执法工作面临着社会舆论、新闻媒体、网络等多重压力,执法环境十分恶劣,严重挫伤了执法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优化发展保障不足
一是经费保障不到位。园林、市政等工作经费缺口大,随州城区园林绿化“以钱养事”管护经费仅3.22元/平方米·年,远低于全省6.6元/平方米·年的平均水平,严重影响了园林绿化精细化养护和管理;随州市城市道路桥梁每年需管养经费800余万元,但实际每年财政拨付维修经费仅400万元,管养经费缺口近400万元,管护资金的严重不足,影响了道路设施的日常维护。二是人员保障不到位。随着城管执法职能的不断细化,管理和执法队伍人员配备不足,影响了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设备保障不到位。随着数字城管和智慧城管的发展,管理执法装备也随之提档升级,而专业设备配备不足,严重影响了城管执法事业智能化发展水平。
三、“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起步期,也是市域治理的提升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准确研判了我国城市发展新形势,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对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坚持人民至上,提高市域治理水平,实现城市功能品质提档升级,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市域治理效能达到更高水平。城管执法事业进入新发展阶段,必将抢抓机遇,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二)困难和挑战
1、存在的困难
(1)城市管理理念有待更新。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需求的日益增长,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但是当前城市管理执法理念还未完全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重管理轻服务,重处罚轻教育”等局面还未真正扭转,城市管理尚处于“突击型”、“粗放型”阶段,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城市全周期管理的理念尚未完全融入城市管理执法工作。
(2)城市管理方式有待创新。大数据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给城市生产生活、城市管理方式带来了深刻变革,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城市管理方式也亟需作出相应变革,因地制宜,应时而变,积极适应时代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3)城管体制机制有待健全。机构改革后城市管理执法职责更加细化和集中,但各部门协调不畅、配合不力、责任不明、职权交叉、推诿扯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需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城市管理网络,理清职责边界,有效整合资源,建立部门联动机制。
(4)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城市管理法治化建设进程滞后,城市管理的方法、内容、手段还有待完善,城管综合执法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执法交叉或真空现象,或无违法行为相应责任条款,执法依据不明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城管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2、面临的挑战
(1)面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市治理水平亟需提升的挑战。
(2)面临必须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的挑战。
(3)面临城市管理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与传统管理模式不相适应的挑战。
(4)面临后疫情时代对城市管理风险防控提出新要求的挑战。
(5)面临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对城市管理执法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挑战。
(6)面临生态环保理念的不断强化对城市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的挑战。
四、“十四五”时期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城市治理新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理念,强化城市全周期管理意识,践行“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汉襄肱骨、神韵随州”战略目标,以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以科技发展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惠民生,不断修复城市生态,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韧性,优化治理体系,提高管理效能,打造高效城管、智慧城管、品质城管,实现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全面依法行政
——坚持科学精细管理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
(三)发展目标
以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为根本目标,不断加强城市管理改革创新,引导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和公民法人参与,建立以人为本、职责明确、运行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服务机制改革,实现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更加顺畅,提升城市管理的温度;全力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城管平台作用,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城市管理领域数据信息平台,强化“一网统管”,提高城市管理的精度;持续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精致环卫”,统筹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凸显城市管理的力度;扎实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更新提升,以城市安全和市民便利为导向,强化城市风险防控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市管理的韧性。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管理让城市更美好的目标。
“十四五”规划期间主要发展(管控)指标
序号 | 规划指标 | 2021——2025年 | 指标性质 |
1 | 机械化清扫率 | 91% | 约束性 |
2 | 垃圾清运率 | 100% | 约束性 |
3 |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99.9% | 约束性 |
4 | 户外广告设置规范率 | 92% | 预期性 |
5 | 景观灯饰亮化率 | 85% | 预期性 |
6 | 占道经营查处率 | 90% | 约束性 |
7 | 渣土漏撒查处率 | 98% | 约束性 |
8 | 违法建设查处率 | 98.5% | 约束性 |
9 | 油烟及噪声污染查处率 | 92% | 预期性 |
10 | 绿地率 | 40% | 约束性 |
11 | 绿化覆盖率 | ||
12 |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
五、“十四五”期间主要工作任务
(一)深化城管执法体制改革
1、推动城市管理执法进社区。深入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的意见》(建科规〔2020〕7号)提出的“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相关要求,推动城市管理和执法部门进一步重心下移,与街道、社区密切协作。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各部门协同合作、指挥顺畅、运行高效的城市管理执法体系,解决好“纵向基层力量不足,管理执法衔接不紧”等问题,形成“市区定方案、抓推进、促协同,街道夯基础、重落实、强治理”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权责明晰的监管执法责任体系和责任追究机制,提升执法效率和监管水平。
2、强化城市管理和执法区域协作。
以“襄十随神”城市群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区域城管执法统筹协作、互联互通。建立全领域多层次联动协作机制,推动区域内城管执法协作制度化、常态化;拟定一体化城管执法协作清单,明确跨区域协作的执法领域、执法事项;充分发挥智慧城管的作用,利用互联网、5G新技术促进区域协作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切实解决好跨区域违法倾倒垃圾、建筑渣土等执法协作问题。
(二)探索城市管理模式创新
1、构建“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管理模式。创新城市协同治理模式,实现城市管理中政府治理、社会力量参与、人民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建立“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城市管理共同体。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志愿服务者、居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渠道,建立和完善公民自主参与的程序和制度。积极拓展互动交流空间,实现城管执法部门与社会、群众的沟通与信息共享,营造良好的协同治理氛围,以实现多元共治、精细有效、良性互动的城市管理格局。
2、加快“数字城管、智慧城管”的建设进程。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感知、智能识别、5G、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城管平台智慧化改造。大力实施“智慧城管+”项目,推进智能设施、设备在环卫、市政、停车管理、渣土运输、园林绿化等城市管理执法中的运用,扩展提升数字城管的覆盖面和应用能力,完成相关配套工程,构建智慧化大城管系统。充分发挥数字城管平台作用,有效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强化部门联动,在实践中探索非接触性执法工作,构建便捷互通的服务模式,拓展智能个性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对城市管理执法的监督反馈机制,健全评价反馈和咨询体系,强化“一网统管”。
3、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服务体系。全面加强党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领导,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根本,强化公共服务,提高管理效能,把城市管理工作主动融入“红色物业”、“党旗领航文明共创”等活动,着力构建城市基层治理的应急机制、服务群众的响应机制,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有效破解城市基层治理难题。落实好党员干部“双报到”制度,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城市管理优势,打通城市管理抓落实“最后一公里”的工作机制。
(三)提高城管监督执法水平
1、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修订完善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各项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着力解决执法过程中操作性不强、指导性不细等问题,为依法管理、依法执法提供法律保障;梳理现有标准规范,重点完善垃圾分类、违法建筑等重点领域管理规范,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标准规范体系,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规范执法行为,全面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治审查、执法结果公开公示“三项制度”,提高城管执法工作透明度,不断规范执法程序、完善监督机制、提升执法水平。
2、探索创新监督执法方式。以数字城管和智慧城管建设为依托,充分发挥平台的信息集成效应,探索“互联网+法治城管”建设新途径。一是建立目标明确、执行力强、公平公正、分享协作、沟通及时的数字城管督办督查管理机制。统筹做好数字城管集约化工作,以实现全市数字城管资源优化融合、平台安全整合、数据互认共享、管理统筹规范、服务便捷高效,不断提升数字城管在协调处置突发事件、疑难案件的应急快速反应和督查督办作用。二是探索实施无接触性执法工作。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行政执法实践中的运用,设立网上办案系统平台,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快实施网上办案进程,提升城市管理执法信息化、数字化水平。
3、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以委执法监督科、督查考评科和督察大队为主体,形成全覆盖、全方位的城管执法监督网络,努力构建事前监督与事后监督相结合、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个案监督与全面监督相结合的长效监督机制,筑牢依法行政制度笼子。细化县(市)区城市管理考评方案,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细化工作标准,责任落实到人,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格式管理体系,考虑开展县(市)区互查互评活动,形成监督考评的长效机制。
(四)推进工程项目落地落实
1、加快推进民生项目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完善城市功能,强化民生保障。一是完成城南垃圾处理场封场及生态修复工程,该项目已向发改部门申报立项并将作为2021年市政府重点工程项目予以推进。二是完成垃圾处理及分类配套设施建设,主要是“三站(南郊、北郊、高新区生活垃圾预处理站)”“三中心(大件垃圾拆除中心、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分拣存储中心)”建设,目前,该项目已获市发改委批复,正在进行选址和征地工作。三是推进市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减少建筑垃圾带来的安全隐患和对环境的污染。
2、完成重点园林工程项目建设。一是实施随州市白云湖两岸绿化生态提升工程。对白云湖流域两岸树木、灌木丛、水生植物等绿化部分、配套市政园林基础设施、景观亮化进行修复整治、改造提升,结合水环境提升,打造白云湖优质绿色生态轴。二是加快推进公园广场建设。加强对随城山国家生态公园、涢水湿地公园、漂水湿地公园、花溪河湿地公园续建工作的指导;规划新建随州园林生态产业园、白云湖湿地公园、城市外环生态绿道;对神农公园、白云公园、体育公园、明珠广场、双龙广场、大坝小游园及九星运业小游园等实施改造,完善文化公园历史文化浮雕、亮化设施、球场改造。三是大力实施道路绿化建设。严格执行道路“绿线”制度,加大街头绿地、渠化路口、小游园、林荫停车场和块状绿地的建设力度,全面加强街景绿地建设,打造绿色屏障。
3、分期分批推进市政设施改造维护。一是加快推进主城区道路改造项目,修复破损混凝土路面,整体加铺沥青路面,配套完善管网、消防栓、亮化、环卫、交通安全标识等设施。二是对城市桥梁进行安全检测、加固和维修改造,拆除重建沿河大道花溪桥,消除桥梁安全隐患。三是继续推进城区人行道改造升级,铺设人行道透水砖、整治临街立面广告环境、建设人行道树池、无障碍设施、步行、自行车道,定期修剪、更换行道树,对人行道花坛内色块植物进行补植,加装绿化防护栏,不断改善居民出行环境。
(五)提升城市管理功能品质
1、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
(1)继续深入整治占道经营。整治占道经营乱象,严禁临街商铺出门、出店、出窗经营,严禁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确保道路通畅、经营有序。指导曾都区各办事处整治乱堆、乱摆、乱放乱象,整治早点夜市烧烤出店占道经营乱象,整治马路市场乱象,切实解决马路菜市场问题。整治散发小广告、商铺噪音喇叭、流动车广告及占道叫卖等影响市容形象的乱象。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推进市区联动,强化部门包保和属地主体责任,切实解决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环境秩序问题。
(2)继续深入整治户外广告。配合指导曾都区各办事处对未予审批、擅自设置的户外广告,坚决予以拆除,清除视觉污染;对科技含量低、品位档次不高的户外广告,实施提档升级、规范整治,改善城市景观形象;对公益性户外广告,按照与城市品位形象相结合、与城市亮化相结合的原则,实行集中审批、统一设置,净化城市空间环境,重点整治楼宇广告和门店招牌、指示牌、标识牌,确保户外广告设置进一步规范。
(3)继续深入开展停车管理。坚持群策群力,抓牢顶层设计,由市政府牵头,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编制《随州市中心城区停车设施规划(2021-2030年)》,科学施划停车泊位,进一步规范停车范围,建设智慧停车和停车诱导系统,完成二类区、三类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泊位施划任务,修正停车泊位占用盲道现象。坚持部门联动,抓牢条例落实,贯彻执行好《随州市机动车停车条例》,配合城投公司推进城区道路停车收费服务工作,引导市民有序停车;配合曾都区执法部门,主动作为,积极履职,严格执法,加强对共享单车的管理,加大机动车违停处罚力度,做好对私设地桩地锁等违反停车条例行为的整治工作,不断改善城区停车秩序。
2、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一是编制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规划,加强垃圾分类工作的顶层设计。规划分2020至2025年近期及2026至2035年中远期目标,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前端收集投放、中端运输、末端处理等环节作出具体规定。二是加快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处理设施,建立有害垃圾及可回收物临时储存点,规范垃圾处理路径。三是加快垃圾分类试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示范社区”、“示范小区”、“示范镇”、“示范村”建设,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域推广。四是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让垃圾分类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全面夯实自身建设基础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持续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城管执法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建设,制定系列规范性文件,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严格监管责任,提高办事效率。聚焦企业、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痛点,最大限度放活微观主体,创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以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的城管服务供给推动我市营商环境提档升级。
持续推进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夯实思想基础,提升党章意识、政治素养、政治能力,引导城管系统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夯实党建基础。坚持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不放松,通过学习教育、制度建设、监督检查等方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坚守纪律底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持续加强意识形态思想宣传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工作的重要思想,突出主旋律,围绕大目标,全员抓创建,持续深化城管执法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宣传城管执法系统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弘扬正能量。
六、规划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县、区各级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学习,研究政策,提高城管执法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建立顶格协调制度,定期开展城管执法工作专题调研,实行周调度、月考核,形成高频次、强有力的督导推进机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全市城管执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加强资金保障
加大对城市管理资金投入,确保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的各类政策经费投入到位,积极争取市政府资金倾斜,确保各类管理和执法措施落地落实。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比如园林绿化、停车管理、市政建设等项目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注重调动全社会参与力度,通过合作开发、共建共治等方式建立新的融资渠道,以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
加强宣传引导
加强对外宣传引导,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依托法律“六进”活动、规划执法人员现场说法、在市城管执法委行政审批窗口印发法律法规宣传单等方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随州市机动车停车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人民群众知晓率,营造人人守法、人人参与的城市管理良好氛围。
强化顶层设计
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对城市管理的基础性作用,增强规划的前瞻性、预见性,实现城市全周期管理。加强城市管理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克服建设“后遗症”,系统治理“城市病”,做到标本兼治。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和市政设施改造,优化农贸市场、公厕等配套设施,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对城市管理的关键支撑作用,为城市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平台。
强化队伍建设
实施素质提升和作风整治专项行动,开展城管系统行政执法培训,全面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业务技能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自觉树形象、转作风、强素质,打造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敢于担当、敢打硬仗的城市管理执法队伍,为更好履行工作职责提供人才队伍保障。